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秋夜,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。它承载着无尽的思绪与情感,或寄情于月,或感怀于景,或思乡念人。那清冷的月光、萧瑟的秋风、飘零的落叶,无不触动着诗人的心弦。“怀君属秋夜,散步咏凉天”,一句诗道尽了秋夜怀人的深情。本文精心挑选十首描写秋夜的经典古诗词,带您穿越时空,领略古人笔下秋夜的独特韵味。从王维的禅悟到朱淑真的孤寂,从韦应物的思念到陈与义的豁达,每一首都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,诉说着秋夜的故事。
图片
1
秋夜寄邱员外
韦应物〔唐代〕
怀君属秋夜,散步咏凉天。
空山松子落,幽人应未眠。
此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,韦应物任苏州刺史时。彼时秋夜微凉,诗人独步庭除,凉天月色触发了对隐居临平山的丘丹的深切思念。首句“怀君属秋夜”直抒胸臆,秋夜寂寥更添相思;次句“散步咏凉天”以闲适之态,暗藏孤寂。后两句笔锋一转,由己及人:“空山松子落”以松子坠地的细微声响,勾勒出空山静谧,暗合友人隐逸之境;“幽人应未眠”则推己及人,揣想友人亦在秋夜中辗转难眠。全诗虚实相生,秋夜凉意与怀人温情交织,语言简淡如水,却情深意远,尽显韦应物“恬淡高远”的诗风。
图片
图片
2
秋夜独坐
王维〔唐代〕
独坐悲双鬓,空堂欲二更。
雨中山果落,灯下草虫鸣。
白发终难变,黄金不可成。
欲知除老病,唯有学无生。
王维此诗以秋夜为幕,独坐空堂的诗人,眼见双鬓斑白,耳听二更将至,悲从中来。秋雨淅沥,山果悄然坠落,灯影摇曳,草虫低吟,这细微声响与静谧秋夜交织,更添孤寂。诗人由此联想到自身衰老不可逆转,炼丹求仙终是虚妄,唯有学佛“唯有学佛修成不灭不生。此诗作于王维晚年,历经安史之乱后,他苦行斋心,以禅诵为事,诗中流露出的禅意,正是其人生感悟与佛学修养的体现。秋夜之景,映照内心之境,深沉而悠远。
图片
图片
3
秋夜读书
杨万里〔宋代〕
稚子慵都睡,先生唤不应。
虫声窗外月,书册夜深灯。
半醉聊今古,千年几废兴。
有怀人未会,不乐我何曾。
杨万里此诗勾勒出一幅静谧又饶有生趣的秋夜读书图。诗中“稚子慵都睡,先生唤不应”,以稚子酣眠反衬先生夜读之专注,窗外虫鸣与月色交融,案头青灯映着书卷,勾勒出秋夜独有的静谧。诗人半醉微醺间,与古今对话,感慨千年兴废,虽“有怀人未会”(可能指的是未能相见的朋友),却自得其乐。此诗既显杨万里“诚斋体”的清新活泼,又透露出他宦海沉浮后对学问的执着。秋夜寒凉,而书香温润,恰是诗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。
图片
图片
4
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
李白〔唐代〕
天上何所有,迢迢白玉绳。
斜低建章阙,耿耿对金陵。
汉水旧如练,霜江夜清澄。
长川泻落月,洲渚晓寒凝。
独酌板桥浦,古人谁可征。
玄晖难再得,洒酒气填膺。
开元十四年(726),李白二十六岁,游襄汉,上庐山,东至金陵、扬州。此诗即作于这年秋天游金陵之时。从诗题可知,这是一首缅怀谢朓的诗。开篇以“天上何所有”发问,将目光引向迢迢星汉,白玉绳般的星河斜低于建章阙上,与金陵城遥遥相对,营造出宏大而寂寥的秋夜之境。汉水如练、霜江澄澈,长川泻月、洲渚凝寒,画面清冷孤绝。诗人独酌板桥浦,思及古人,谢脁(玄晖)才情难再得,不禁洒酒祭之,悲愤之气充塞胸臆。此诗借秋夜泛月之景,抒发了对前贤的追慕与自身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。
图片
图片
5
秋 夜
谢朓〔南北朝〕
秋夜促织鸣,南邻捣衣急。
思君隔九重,夜夜空伫立。
北窓轻幔垂,西户月光入。
何知白露下,坐视阶前湿。
谁能长分居,秋尽冬复及。
谢朓此诗写尽南北朝动荡时局下,闺中人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。开篇以促织鸣叫、南邻急促的捣衣声,渲染出秋夜的喧闹与忙碌,却更衬出女子的孤寂。她因思念远方的“君”,夜夜空自伫立。“北窓轻幔垂,西户月光入”,细腻描绘出室内静谧之景,月光洒落,徒增清冷。女子浑然不觉白露降临,坐看阶前湿润,沉浸于思念浑然忘我。末句“谁能长分居,秋尽冬复及”,直抒不能长久分居的哀怨,秋去冬来,思念无尽,情感真挚动人。
图片
图片
6
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·其二
陆游〔宋代〕
三万里河东入海,五千仞岳上摩天。
遗民泪尽胡尘里,南望王师又一年。
陆游这首诗写于秋夜将晓之际,彼时南宋偏安一隅,中原沦陷。诗的前两句以“三万里河”“五千仞岳”的雄浑壮阔,勾勒出祖国山河的磅礴气势,却已被金人占领。后两句笔锋陡转,描绘遗民在胡尘中泪尽泣血,年复一年翘首南望王师北伐的悲惨境遇。秋夜将晓,凉意袭人,更添诗人心中悲愤。此诗将壮美山河与沦陷区百姓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,抒发了诗人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,以及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、不思收复失地的强烈愤慨与谴责。
图片
图片
7
秋 夜
朱淑真〔宋代〕
夜久无眠秋气清,烛花频剪欲三更。
铺床凉满梧桐月,月在梧桐缺处明。
朱淑真此诗为一首闺怨诗。秋夜漫长,她辗转难眠,只觉秋气清冷。烛花频剪,暗示时间流逝,已近三更。她起身铺床,那透过梧桐叶洒下的月光,带着丝丝凉意,铺满了床榻。“月在梧桐缺处明”,以景结情,月光从梧桐叶的缝隙间漏下,那明暗交织的光影,恰似她内心难以言说的孤寂与惆怅。整首诗没有直抒愁情,却通过秋夜清冷之景,将女子的幽独哀怨展现得淋漓尽致,读来令人心生怜惜。
图片
图片
8
江上秋夜
道潜〔宋代〕
雨暗苍江晚未晴,井梧翻叶动秋声。
楼头夜半风吹断,月在浮云浅处明。
道潜此诗,绘出一幅清幽又略带孤寂的秋夜图。开篇“雨暗苍江晚未晴”,以“暗”字勾勒出苍江在暮雨笼罩下的朦胧之态,未晴的天色更添几分压抑。次句“井梧翻叶动秋声”,井边梧桐叶翻飞,秋声瑟瑟,将秋的凉意与萧索传递而出。后两句笔锋一转,夜半风起,吹散浮云,那轮明月于浮云浅处显现,清辉洒下。整首诗借景抒情,于秋夜的静谧与变幻中,隐隐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波澜,似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,余韵悠长。
图片
图片
9
秋 夜
陈与义〔宋代〕
中庭淡月照三更,白露洗空河汉明。
莫遣西风吹叶尽,却愁无处著秋声。
陈与义此诗营造出静谧又略带惆怅的秋夜之境。首句“中庭淡月照三更”,淡淡月光洒在中庭,点明时间是三更,清冷孤寂之感油然而生。次句“白露洗空河汉明”,白露降临,仿佛将夜空洗净,银河愈发明亮,画面澄澈空灵。后两句笔锋一转,诗人恳请西风莫要将树叶吹尽,恐怕没了它们,到哪里去聆听阵阵秋声。此诗看似写秋夜之景,实则借景抒情,借对秋叶、秋声的珍视,流露出对时光易逝、美好难再的感慨,韵味悠长,耐人寻味。
图片
图片
10
谒金门·秋夜
苏轼〔宋代〕
秋帷里。长漏伴人无寐。低玉枕凉轻绣被。一番秋气味。
晓色又侵窗纸。窗外鸡声初起。声断几声还到耳。已明声未已。
苏轼此诗将秋夜的孤寂刻画得入木三分。秋帷之中,长夜漫漫,漏声相伴,让人难以入眠。“低玉枕凉轻绣被”,触觉上的凉意,更添秋夜的清冷,也暗示词人内心的孤寂。下阕写晓色渐侵窗纸,窗外鸡声此起彼伏,声断又起,直至天明仍未停歇。这鸡声打破了夜的寂静,却也衬托出秋夜的漫长与难熬。整首词以细腻笔触描绘秋夜之景,借景抒情,流露出词人在秋夜中的辗转反侧与内心愁绪,尽显其词风的婉约深沉。
图片
图片
备注:文章/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,如有错误,欢迎指正,一起学习共同进步!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垒富优配-配资炒股门户-配资信息-十大配资平台app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